千亿球友会-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从剑道到学术的跨界挑战
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喧嚣与静谧交织处,哥伦比亚大学古老的石砌建筑群中,我们见到了费若秋,与他在击剑赛场上那份凌厉果决、面具下目光如炬的形象不同,眼前的他身着简约的休闲装束,手边放着一本厚重的社会学著作,言谈间透着一种学者般的沉静与思辨,这位曾身披法国俱乐部战袍、在国际剑坛崭露锋芒的中国籍佩剑运动员,如今的身份是哥大一名潜心向学的普通研究生,他的故事,并非简单的运动员退役转型,而是一段关于主动选择、跨界探索与自我重塑的独特旅程。
法兰西岁月:剑锋上的磨砺与成长
费若秋的击剑生涯,与法国紧密相连,年少时便远渡重洋,进入法国知名的击剑俱乐部接受系统训练。“那段时间是烙印在骨子里的,”费若秋回忆道,眼神中掠过一丝对往昔峥嵘的怀念,“法国的击剑氛围非常浓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精雕细琢,更是一种对击剑文化、战术思维乃至哲学理解的深度浸润。”在法国,他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关键阶段,参加了无数国内国际赛事,与顶尖高手过招,汗水与泪水交织,胜利与失败并存,铸就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出色的竞技水平,他形容那段日子是“在古典与现代击剑理念碰撞中寻找自我风格的过程”,法兰西的理性、精准与艺术感,深深影响了他的剑术风格和处事态度。
就在运动生涯看似步入稳定上升期时,费若秋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暂别职业赛场,申请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
转折点:为何是哥大?为何是现在?
谈及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费若秋显得十分清醒和坚定。“竞技体育有其周期性,运动员的身份也有其时限,我始终认为,运动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他坦言,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虽然带来了荣誉和成就感,但也让他渴望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里探索自我,为未来开辟更多可能性。“击剑教会我专注、策略和面对压力的能力,我希望将这些品质应用到新的挑战中。”
选择哥伦比亚大学,并非一时冲动。“哥大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和纽约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资源吸引力了我。”费若秋表示,他希望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知识,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体育与社会、文化、经济之间的复杂互动。“运动员的经历让我对体育本身有切肤之感,但我更想跳出‘当局者’的视角,去研究体育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面,哥大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他目前攻读的专业,恰好能融合他的个人经历与学术兴趣,让他能够以一名“ insider-outsider”(内部-外部人)的双重身份进行学术思考。
跨界挑战:从体育馆到图书馆的平衡术
从聚光灯下的运动员到象牙塔里的学子,角色的转换绝非易事,费若秋坦言,最大的挑战在于时间管理和思维模式的切换。“训练时,目标非常具体直观:赢下比赛,提高排名,但学术研究要求的是深度思考、批判性分析和长时间的专注阅读与写作。”他描述了最初的不适应:需要克服久坐带来的身体惰性,重新培养长时间阅读的耐力,以及学习如何构建严谨的学术论证。
为了保持状态,他并未完全割舍击剑,哥大丰富的体育设施和活跃的击剑社团成了他课余的“避风港”。“我会定期去体育馆活动,有时也会指导一下对击剑感兴趣的同学,这既能保持身体活力,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种方式。”他认为,体育训练中培养的纪律性和目标感,反而有助于他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制定学习计划就像制定训练计划一样,需要分解目标,持之以恒。”
以剑悟道:体育精神与学术追求的共鸣

在费若秋看来,击剑与学术研究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其内核却有相通之处。“击剑讲究‘时机’、‘距离’和‘策略’,每一次交锋都是瞬间的判断与决策,学术研究同样需要捕捉问题的关键(时机),把握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距离),并设计严谨的研究路径(策略),两者都追求在复杂情境中寻找最优解。”他笑言,以前在赛场上要预判对手的意图,现在则在文献中与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思想交锋”,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同样令人兴奋。
他特别提到,国际化的运动员背景帮助他更快地适应了哥大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在法国训练比赛,就要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队友、对手和教练沟通,这种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哥大这个‘小联合国’里非常受用。”他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观点,参与课堂讨论,这使他的学术视野更加开阔。
未来展望: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对于未来,费若秋并没有设定一条非此即彼的路径,他并不排除在完成学业后,以新的姿态回归与体育相关的领域,无论是从事体育管理、政策研究,还是体育媒体、体育营销,他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连接体育实践与学术理论的一座桥梁。“我希望我的经历能说明,运动员的潜能是多元的,我们不仅可以竞技,也可以思考,可以创造价值 beyond the podium(超越领奖台)。”

他亦关注着中国击剑的发展,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跨界经历,为年轻运动员提供另一种视角:“追求竞技卓越的同时,不要忽视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知识和思维的力量,会让你千亿球友会无论身处何种领域,都更具韧性和洞察力。”
采访结束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哥大的红砖墙上,费若秋收拾好书本,步伐稳健地走向图书馆,那个他如今挥洒汗水的新“赛场”,他的身影,融合了剑客的挺拔与学子的沉潜,生动地诠释着一种可能: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勇敢跨越边界,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照亮前路的光,他的哥大求学路,正如他在剑道上的一次次交锋,既是挑战,也是超越,正在书写着一段与众不同的精彩篇章。